继上海大世界后,又一个文化地标将在徐汇绽放!
经过三年多的装修改造,历经74年沧桑变迁的上海大戏院即将在今年3月重新开张。 这也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继艺术剧院、D6空间、戏剧沙龙、1933空中剧院、1933微剧场、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之后运营的又一剧场空间,将上演以主流经典戏剧、上海人文戏剧、创新实验戏曲为主的各类演出,同时也将成为观众交互的新空间。 |
命 运 多 舛
如今绝地重生
上海大戏院位于复兴中路1186号,始建于1942年,由外侨集资建成,初名银光大戏院,1943年正式营业,并更名为上海大戏院。
法租界时期,上海大戏院旧影(供图:李无田)
同年10月,为庆祝“双十”节,隆重献演曹禺名作《原野》,由戴旭导演,好评如潮。
1943年10月9日,《申报》广告(供图:李无田)
可惜好景不长,因经营不善,大戏院从次年起停演话剧改映电影。此后又因为遭遇频繁的产权纷争,直到1956年更名为上海电影院,并收归国有,才逐渐稳定下来。
1990年初,上海电影院外景(供图:李无田)
1973年,影院改装了宽银幕,并新建了冷气机房。1990年6月,为了跟上现代影院的步伐,改装了四声道音响系统,还换装了756只航空式高靠背沙发软席座椅,使影院焕然一新。
1990年初,上海电影院内景(供图:李无田)
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,因卡拉OK和VCD等娱乐活动的冲击,上海电影院开始由盛转衰,为弥补逐年下降的票房,开始实行多种经营,建起了咖啡厅、录像室及电子游艺室等。2011年1月,上海电影院因年久失修存在消防安全隐患,停业整顿。
2014年,上海电影院外景(摄影:李无田)
2017年初,上海大戏院完成重建,创新的理念和曲折的历史在这里碰撞,缓缓拂去它蒙上的尘埃,重铸成剧院全新的血肉。一幅崭新的蓝图已然绘就,正徐徐展开。
精 心 改 造
打造文化地标
重建后的上海大戏院,外观如同一块悬浮在地面上的巨石,所有楼层的表皮皆采用石材包裹,放弃窗户等开口,凸显出向内的天光。
改造后上海大戏院外景(摄影:尹雪峰)
剧院的入口和售票区向建筑内部退进,形成一个半开放式的公共广场,从而连通了室内外的空间,模糊了剧场与街道之间的界限。
改造后上海大戏院外景(摄影:Pedro Pegenaute)
一层的内部空间采用带有弧形凹面的铜条饰墙,犹如旧时剧场的幕布,将观众引入剧场,轻盈的幕布效果和上层使用的厚重石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
改造后上海大戏院内景(摄影:Pedro Pegenaute)
改造后上海大戏院内景(摄影:尹雪峰)
而在深入体验建筑的过程中,这种场景的戏剧感还会随着空间和光线的变化而不断增强。屋顶上三口特别设计的天井为室内引入不断变化的自然光,夜间的室内照明也模拟了类似的光线变化,从而制造出动态的空间。
改造后上海大戏院内景(摄影:尹雪峰)
在深入体验建筑的过程中,能够感受到场景的戏剧感会随着空间和光线的变化而不断增强。屋顶的天井为室内引入不断变化的自然光,从而制造出动态的空间,夜间的室内照明也模拟类似的光线变化,增添了更多的戏剧色彩。
改造后上海大戏院内景(摄影:Pedro Pegenaute)
上海大戏院建筑设计师、如恩设计创始合伙人郭锡恩先生表示:“我们希望这个新建筑能成为一个让人慢下来的空间,在他们体验文化之前,这个建筑就能带给人们一种静止、平静、庄严的体验。当他们离开这座大楼时,他们能发现这不仅是关于我们的建筑,而是关于他们的自我丰富,通过在这里观看演出,他们能有一次非常好的文化体验。”
全 新 开 幕
主推三大板块
上海大戏院的定位为“观众交互的新空间”,在这里,观众不仅可以观赏到精致的戏剧演出,还能欣赏到创新的当代戏曲,甚至还能探索剧场的更多可能性。秉承这个理念,“上海大戏院开幕季”分为了三大板块,分别为:RE源·跨界当代艺术展、开幕大戏《原野》、当代昆曲艺术周。
RE源·跨界当代艺术展由上海大戏院,阿里巴巴1688及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联合主办,将于3月10日至3月31日在上海大戏院为公众免费展出。
谈及这次合作,策展人——阿里巴巴B类事业群市场部艺术总监张玲小姐表示:“在新旧融合演变的时代,每个领域都在探讨如何创新,也不断循环于:重塑,反思,再创造,革命,重生。上海大戏院、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学院和阿里巴巴1688,原本平行无交集的三方,也因新结缘。本次展览跨界合作,用创意去模糊并融合边界,在一个实验性的新型剧场中呈现着新老艺术家迸发出的创意灵感。我们尝试用一个综合性的展览,艺术性的手法全新演绎:老商品遇到新渠道,老零件遇到新产业,老设计遇到新运用,老手艺遇到新技术。”
开幕大戏《原野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大师曹禺先生的经典名著。通过一个复仇的命运悲剧故事,深刻地展示出作家对“人生困境”的困惑以及对神秘宇宙的哲学思考。1943年10月,为庆祝“双十”节,刚落成的上海大戏院曾隆重献演该剧,好评如潮。
为致敬历史,开幕大戏定为《原野》,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青年导演何念执导,将用全新的理念与形式,让经典焕发新的魅力。
当代昆曲艺术周 将与上海张军昆曲艺术中心合作,围绕昆曲的表演、讲座、音乐等多种不同体验,引领观众感受昆曲之美。
此次艺术周,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”、国家一级演员、中国戏剧“梅花奖”得主张军老师将领衔展示昆曲三小经典传统折子戏(小生、小旦、小花脸),并经典再现当代昆曲《我,哈姆雷特》,剧中他一人分别用生、旦、净、丑4个行当饰演哈姆雷特、奥菲利亚、“父亡魂”、掘墓人 4个角色,完成一幕精彩绝伦的昆曲独角戏 。
驻足小憩
翻几页莎士比亚
喝一杯喜欢的咖啡
或许还能邂逅到你的戏剧之缘
这一切
就在这百年记忆的复兴路上
就在上海大戏院
信息来源:上海话剧艺术中心